张路:20年内中国足球难有作为 还是从娃娃抓起

“幽默、风趣,又很沉稳,现场评论足球比赛时爱眨眼睛”,这是很多球迷对著名足球评论员张路的典型性印象。评论过多场意甲、欧锦赛等国际足球大赛的张路,在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,首次担任男足比赛嘉宾评论员,与中央电视台足球解说员段暄合作评点奥运会男足比赛。

近日,张路做客京华茶馆,对于奥运会足球比赛,他本身还是第一次参与,为了能够完成好此次比赛的评论,张路推掉了其他工作,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力以赴男足比赛。

张路介绍,足球比赛的电视转播现场一般都有体育解说员和评论员,两者之间有不同的分工。作为电视台的解说员,主要是描述足球比赛场上的情况,渲染气氛,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。评论员主要是对足球比赛的技术战术、做分析,对比赛双方的排兵布阵作出冷静的分析。“很多球迷水平非常高,已经不满足你现场的解说。除了说现场,还要进行深度分析。”张路说。张路介绍,足球解说员要热,但作为一个足球评论员要静,他在看球时非常安静,按他的话说,一定要非常的静,才能体会到深层次。为了能够静,张路在现场连耳机都不戴。

张路在评球前,不喜欢做准备。他所说的不做准备,是不对比赛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。“如果自己把自己束缚住,那自己就被自己误导了。今年欧锦赛最后一场,开始有消息说,德国队的巴拉克不能上,我第一个反应就是烟雾弹吧,如果你信了,比赛时你就会按照巴拉克不上准备了,巴拉克上来了你就傻了。你对媒体的报道会对某人形成一个框框,比如谁速度慢,意识不好,你到现场你怎么看怎么速度慢。我需要根据我自己的判断,对实况进行客观的判断。比如2002年世界杯,中国队和哥斯达黎加队的比赛,很多人都说哥斯达黎加队很粗糙,速度不快,我就觉得不是这么回事。真的打起来,速度、体能比咱们好多了。所以,我都是在转播开始后的15到20分钟的时候,报两个队的阵容,包括阵型。我会一个位置一个地看。是不是442,是不是都上了。今年的欧锦赛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。官方名单上有球员的名字,等我转播比赛时,那几号在哪里呢?我们赶紧问前方怎么回事。一问是受伤了。”

张路认为,一个足球评论员需要准确,切合实际,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积累。观众里面有很多很懂球。评论员要有依据、要准确,要掌握足球的发展趋势。同时,还要有解读比赛的能力。

张路觉得随着这几年足球运动的发展,足球评论已经发展到不光是分析了,观众现在认为分析是马后炮。观众们要评论员不断的预测。

张路认为,对评论员来说,最有挑战的就是预测。很多中场比赛休息时,解说员就会问张路,下半场会怎么样,张路就会根据上半场的情况,预测出可能会是一个什么局面,会变换什么打法,会更换什么队员。随着球迷不断的发展,评论员也要跟上步伐。“1990年开始录播意甲,到直播时,我们讲什么叫越位。我拿出一个词——两肋,很多球迷就反映,张指导真深刻,我们才知道有这么一个词。现在观众要求的是高水平的东西,这个就有相当的难度了。随着中国广大球迷的提高,我们也在同步的提高。”张路说。

张路在采访中强调,他说了十几年了,中国足球在这一代不会有太大作为。他估计是在20年内,不会有大作为,尤其是基层的足球。根据1990-1991年全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体质调研,青少年足球的小运动员是从1000个孩子中选出来的,这个基数非常小。换任何一个国家,也不至于是这个水平。中国足球在青少年的普及程度非常低。

张路认为:“急功近利使得青少年足球的基础越来越差,如果不改变现状,中国足球上不去。失利后,球迷骂国奥队,骂足协,实际上这个水平和足协没有关系。20年前就决定了,十几年前我就说过,一直都在说这个观点。每次失利,我都会说一遍,中国足球必须从青少年开始。”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踢球,尤其是小学生。喜欢踢球的孩子很多,中小学的场地也非常好,关键是没有人组织。张路认为,20年前,曾经抓过青少年足球,但是急功近利,层层的抓,最后抓坏了。当时曾搞了一个1316高水平训练,在中国的业余体校中选拔13岁的足球尖子,把他们集中到一起,结果不出一年打遍全国无敌手。各省市一看打不过,于是决定要搞类似的,年龄上找11—12岁的。于是中国体校普及系统全部垮台,变成了一线单传,每个年龄段就只有一个队。

张路从运动队下来后就调到体科所搞体育研究,在体科所工作了17年,前半段时间,搞足球理论,后半段,什么项目都参与,田径、赛艇、摔跤、柔道等。张路认为,往往很多冷门项目,反而十分好看。比如,此次北京奥运会期间,张路准备看田径、急流回转划艇、击剑。看非热门项目,可以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顶尖水平,如果看进去会觉得很有意思。

张路,现任北京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,1973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足球班,毕业后出任北京足球队守门员,1979年退役分配到北京体育科研所,几年后,升为副所长。1991年获得北京体育学院硕士,1996年进入国安足球俱乐部任总经理。张路作为中国足坛资深的足球评论员,被中国亿万球迷,特别是喜欢意大利足球的球迷所熟悉和喜爱。 本报记者侯艳

张路是球迷朋友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足球评论员,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的他,在现实中也是十分和蔼热情。他说,所谓他的风格,其实就是自己性格的真实体现。也曾经想过是不是要注意一些风格上的调整,后来发现那样他很不适应,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就怎么去说,要不会觉得特别的不舒服,不自然。

他说这个工作与多年的积累和年龄是有一些关系的,该说什么话,该怎么去说,是需要有一定阅历的。对于评论工作,他自己十分热爱,只要观众还需要他,他就会一直为球迷们服务下去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